
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学成果培育与创新发展,4月8日,学校在知行楼105召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展示会,校长李科,各项目组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何瑛主持。
各项目组分别围绕成果的研究和改革基础、实践效果、特色与创新、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汇报。李科认真听取各项目组汇报后,就项目存在问题展开点评,为各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团队如何进一步完善、优化和提升成果质量精准把脉、靶向开方。
李科强调,教育教学成果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学校办学治校的水平,是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成效的系统梳理与深度凝练,其最终落脚点一定要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培育,2023年就启动了新一轮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的专项工作,现阶段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他要求项目组深耕发力,持续打磨,以期在湖南省新一轮教学成果奖评比中实现新的突破。为进一步明确今后成果培育工作的重点与改进路径,李科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强化问题导向,问题分析要准、真、实。要厘清选题逻辑,找准问题实质,围绕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未来挑战,聚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清晰地说明成果所解决的具体问题、问题实质、解决思路和具体办法,突出改革实践举措,把改革的方案和成效讲清楚。二是聚焦特色做法,解决路径要实、新、特。要把握教育教学成果的内涵,立足学校优势特色,结合学校实际,突出学校亮点,考虑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凝练具有理工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改革创新实践,重点突出创新性举措,体现问题解决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路径、新落点。三是突显成果成效,证据支撑要多、足、实。教学成果高度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术与经验的结合、探索规律与破解问题的结合,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有显著效果。成果成效呈现方式类型要多样,要加强高水平理论成果的固化;证据支撑要充足,可从人才培养、教师成长、社会影响等不同维度提炼总结;实践成效要注重证据充足,要通过具体数据和典型案例展示成果的实际应用效果,凸显其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此次展示会,基于对问题的精准剖析,项目团队明确了项目存在的问题、项目改进的方向和项目完善的发力点,有力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成果项目培育工作,为进一步做好成果奖申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