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适应社会需求能力
评估自评报告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二O一八年八月
目 录
一、办学基础能力..................................................... 1
(一) 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观测点1)............................. 2
(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观测点2).............................. 3
(三)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观测点3)................ 3
(四)信息化教学条件(观测点4).................................. 4
二、“双师”队伍建设.................................................. 4
(一) 生师比(观测点5).......................................... 4
(二)“双师型”教师比例(观测点6)............................... 5
三、专业人才培养..................................................... 6
(一)课程开设结构(观测点7).................................... 6
(二)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观测点8).......................... 6
(三)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观测点9)...................... 7
(四) 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观测点10).......................... 7
(五) 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观测点11)........................ 8
(六) 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观测点12).................. 8
四、学生发展......................................................... 8
(一) 毕业生资格证书获取率(观测点13).......................... 8
(二) 直接就业率(观测点14).................................... 9
(三) 毕业生就业去向(观测点15)............................... 10
五、社会服务能力.................................................... 11
(一) 专业点学生分布(观测点16)............................... 11
(二) 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观测点17)......................... 12
(三) 招生计划完成质量(观测点18)............................. 12
(四) 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观测点19)........................... 13
(五) 技术服务到款额(观测点20)................................ 13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8年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和水平,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办公室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国教督办函〔2016〕3号)、《关于开展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8〕18号)和湖南省《关于做好2018年全省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18〕160号)的文件精神,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按照相关要求开展了此次评估工作,查找问题,持续改进,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新能源产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本自评报告主要从学校办学基础能力、“双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五个方面以及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20项指标展开,具体内容如下:
一、办学基础能力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湖南煤炭干部中等专业学校,2005年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2015年划归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学校立足新能源发展,培养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人才,率先在湖南省开办太阳能、风能类专业,同时设有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会计、环境艺术设计等19个专业,成为湖南省职业教育新能源专业建设的排头兵。
2008年、2013年,学校两次通过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新方案的评估。2011年,高分通过湖南省普通高校党建工作评估。学校是湖南省唯一拥有两个省级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的高职院校——建有光伏发电系统控制与优化湖南省工程实验室、复杂环境特种机器人技术与装备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学校先后牵头修订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等专业教学标准,参与制定光伏行业6个特有工种国家职业标准,现为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校企合作职业教育联盟分会长单位、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建设单位、湖南省太阳能科普教育基地、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湖南省“两型”创建示范学校、湖南省技能抽考优秀学校、湖南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集训基地、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单位、湖南省新能源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湖南省省级师资培训基地。
(一)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观测点1)
近年来,学校在主管单位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生均拨款逐年有效提高,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运行,大幅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见表1。
表1 近三年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 
       (万元)年度  | 
      
       2015  | 
      
       2016  | 
      
       2017  | 
    |
| 
       办学经费收入情况  |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 
      
       4237.46  | 
      
       6222.28  | 
      
       7144.74  | 
    
| 
       事业收入  | 
      
       2931.06  | 
      
       3302.34  | 
      
       3578.34  | 
    |
| 
       其中:学杂费收入  | 
      
       2931.06  | 
      
       3302.34  | 
      
       3578.34  | 
    |
| 
       其他收入  | 
      
       25.22  | 
      
       156.35  | 
      
       236.61  | 
    |
| 
       生均拨款  | 
      
       在校生人数  | 
      
       4403  | 
      
       5218  | 
      
       5631  | 
    
| 
       生均财政拨款  | 
      
       0.96  | 
      
       1.19  | 
      
       1.27  | 
    |
(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观测点2)
近年来,学校加大了教学仪器设备投入力度,学校19个专业均有教学必须的校内实训场所和设备设施。见表2。
表2 近三年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 
       年度  | 
      
       2015  | 
      
       2016  | 
      
       2017  | 
    
| 
       在校生(人)  | 
      
       4403  | 
      
       5218  | 
      
       5631  | 
    
| 
       资产总值(万元)  | 
      
       4140.84  | 
      
       3517.35  | 
      
       3695.05  | 
    
| 
       生均(元/生)  | 
      
       9404.58  | 
      
       6740.80  | 
      
       6561.98  | 
    
(三)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观测点3)
学校占地面积195357.96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101216.16平方米,生均17.89平方米。学校共有教学楼3栋,实训楼1栋,行政楼1栋,图书馆1栋,图书馆藏书量达34.68万册、阅览室座位数650个,体艺馆1个,食堂2个,宿舍楼6栋,标准化的田径运动场1个,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9个。在建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的省级公共实训基地一座。
(四)信息化教学条件(观测点4)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致力打造“智慧校园”,近三年学校投入近1000万元大幅度改善了信息化软硬件建设。所有教室安装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学用终端(计算机)1010台,这些良好的硬件设备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线网络出口带宽扩展到700M,所有楼宇及公共场所均实现了有线网络接入,无线网络全面覆盖正在实施;全面运用CRP系统,实行无纸化办公,有专门的财务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后勤系统,并实现系统的统一;校园一卡通应用包含校内就餐、购物、考勤等多项功能;教学信息化,现有网络信息点6000个,上网课程715门,数字资源总量10480GB。学校已搭建学校数据中心,正在往大数据应用方向发展。
二、“双师”队伍建设
(一)生师比(观测点5)
学校通过内培外引、多措并举的方式,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2017年学校教师368人,其中专任教师284人,校外兼职教师68人,生师比17.78。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位)比例为51%,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25.7%。
学校提出“理工九条”,制订并实施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专业带头人遴选与管理办法》《骨干教师遴选与管理办法》《校级名师遴选与管理办法》《技能大师管理办法》等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职业院校教师成长规律的教师管理制度,实行定员定岗,明确岗位职责及上岗条件,实施了全员聘用制,推进了校内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教师的动态管理,形成了优胜劣汰的专、兼职教师成长管理机制,使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一支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正逐步形成。
(二)“双师型”教师比例(观测点6)
学校把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作为战略性基础工程,出台了《教师培训工作管理与实施办法》《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大力加强教师的培养。依托行业、企业实训基地,积极鼓励专业课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由学校承担实践培训的全部经费。近2年来,专业课教师全部实现了下企业挂职锻炼,现有“双师型”教师156人,双师占比54.92%;选送174名教师参加国内培训,4名教师出国培训,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名,5名教师成长为教授,20名教师成长为副教授,66名教师成长为讲师。逐步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和实践能力强的适应中国高职教育特色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专业人才培养
学校着力加强服务新能源产业链的专业体系建设,通过实施“专业星级管理”,将原有6个大类、35个专业压缩、调整、重构,形成了新能源技术应用、新能源装备制造、新能源管理服务三个专业群,19个专业全部实现向新能源产业方向的聚焦,形成了新能源特色办学格局。通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在新能源办学领域积累了良好的声誉和较强的影响力,引领了新能源职业教育发展。
(一)课程开设结构(观测点7)
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和改革。学校在全校范围内调整了公共基础课程,加强了学生基础文化素质、职业道德、就业能力等的培养;各专业群通过市场调研,以“教学内容项目化”优化岗位基础能力平台课程;按照群内各专业发展定位,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岗位能力核心课程;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和产业高新技术领域的前瞻发展,动态构建专业能力课程,系统构建“底层互选、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
学校2017学年开设课程总数为976门,其中A类课程71门,B类课程726门,C类课程179门。
(二)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观测点8)
目前,学校建有包括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实训室、风力发电机组安装与调试实训室在内的实践基地数53个,实践教学工位数为3627个,生均实践教学工位数0.64个/生。建筑面积共计20000平方米的省级公共实训基地正在施工建设。
(三)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观测点9)
学校积极探索有核无边职教新模式,高度重视学生的校外实习实训,构建了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先后与湘潭岳塘区政府开展校地合作,与湘潭经济开发区签署区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株洲动力谷建立人才共育机制;与湖南神州光电、兴业太阳能、晶科能源、浙江瑞亚、中电48所、德国舍弗勒(湘潭)公司等60多家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和订单培养协议。学校与株洲中国动力谷园区、德国莱茵科斯特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打造富有德国双元制、现代学徒制特色的中国动力谷分院;与京东集团旗下的京东大学共建京东学院;开办了“舍弗勒”“明阳”等企业订单班,实践现代学徒制。与企业共同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56家,顶岗实习基地63个,校外师资培训基地43个,校外企业参与了19个专业的专业教学,实现共建、共育、共赢。 2017学年,学生校外实训实训基地实践学时总量为741724,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为5.49天/人。
(四)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观测点10)
近年来,学校先后与省内外一大批知名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2017年,企业订单学生数为794名,占当年在校生比例为14.1%。
(五)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观测点11)
学校构建了一支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通过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搭建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的交流平台,每年有80名左右,来自企业和社会的技术技能骨干参与专业课程教学有足额经费保障,实现专业课程共建,人才培养共育。见表3。
表3 近三年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
| 
       年度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 
       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总额 (万元)  | 
      
       140.18  | 
      
       155.83  | 
      
       120.21  | 
    
(六)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观测点12)
近年来,学校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与一大批企业特别是新能源企业如德国舍弗勒集团(湘潭)公司、株洲中国动力谷、兴业太阳能、中电48所、广东明阳风电、共创光伏、天合光能、中科恒源、晶科能源、皇明控股、中机国际、苏州镒升机器人有限公司、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迅达集团等开展深度合作关系,企业为学校提供了实习实训设备,通过国资处进行估算,2017年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为45万元。
四、学生发展
(一)毕业生资格证书获取率(观测点13)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通过课程改革,积极探索“双证”融通,学生“双证”获取率明显提高。见表4。
表4 2017年我校毕业生资格证书获取率
| 
       序号  | 
      
       专业名称  | 
      
       毕业生人数  | 
      
       资格证书获得人数  | 
      
       比例  | 
    
| 
       1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66  | 
      
       61  | 
      
       92.42%  | 
    
| 
       2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164  | 
      
       144  | 
      
       87.80%  | 
    
| 
       3  | 
      
       机械设计与制造  | 
      
       70  | 
      
       68  | 
      
       97.14%  | 
    
| 
       4  | 
      
       工商企业管理  | 
      
       43  | 
      
       36  | 
      
       83.72%  | 
    
| 
       5  | 
      
       会计  | 
      
       231  | 
      
       178  | 
      
       77.06%  | 
    
| 
       6  | 
      
       市场营销  | 
      
       59  | 
      
       52  | 
      
       88.14%  | 
    
| 
       7  | 
      
       工程测量技术  | 
      
       39  | 
      
       30  | 
      
       76.92%  | 
    
| 
       8  | 
      
       酒店管理  | 
      
       13  | 
      
       13  | 
      
       100%  | 
    
| 
       9  | 
      
       工程造价  | 
      
       531  | 
      
       382  | 
      
       71.94%  | 
    
| 
       10  | 
      
       光伏材料制备技术  | 
      
       29  | 
      
       29  | 
      
       100%  | 
    
| 
       11  | 
      
       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  | 
      
       119  | 
      
       119  | 
      
       100%  | 
    
| 
       12  | 
      
       水环境监测与治理  | 
      
       26  | 
      
       25  | 
      
       96.15%  | 
    
| 
       13  | 
      
       环境艺术设计  | 
      
       39  | 
      
       33  | 
      
       84.62%  | 
    
| 
       14  | 
      
       太阳能光热技术与应用  | 
      
       18  | 
      
       11  | 
      
       61.11%  | 
    
| 
       合计  | 
      
       1447  | 
      
       1181  | 
      
       81.62%  | 
    |
(二)直接就业率(观测点14)
学校通过狠抓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深入进行校企合作、就业信息及时发布、就业指导等等多途径多渠道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2017年我校毕业生直接就业率为84.80%。见表5。
表5 2017年我校毕业生直接就业率
| 
       序号  | 
      
       专业名称  | 
      
       毕业生人数  | 
      
       直接就业  | 
      
       比例  | 
    
| 
       1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66  | 
      
       61  | 
      
       92.42%  | 
    
| 
       2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164  | 
      
       142  | 
      
       87.65%  | 
    
| 
       3  | 
      
       机械设计与制造  | 
      
       70  | 
      
       61  | 
      
       87.14%  | 
    
| 
       4  | 
      
       工商企业管理  | 
      
       43  | 
      
       34  | 
      
       79.07%  | 
    
| 
       5  | 
      
       会计  | 
      
       231  | 
      
       191  | 
      
       82.68%  | 
    
| 
       6  | 
      
       市场营销  | 
      
       59  | 
      
       45  | 
      
       76.27%  | 
    
| 
       7  | 
      
       工程测量技术  | 
      
       39  | 
      
       29  | 
      
       74.36%  | 
    
| 
       8  | 
      
       酒店管理  | 
      
       13  | 
      
       7  | 
      
       53.85%  | 
    
| 
       9  | 
      
       工程造价  | 
      
       531  | 
      
       455  | 
      
       85.69%  | 
    
| 
       10  | 
      
       光伏材料制备技术  | 
      
       29  | 
      
       24  | 
      
       82.76%  | 
    
| 
       11  | 
      
       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  | 
      
       119  | 
      
       102  | 
      
       85.71%  | 
    
| 
       12  | 
      
       水环境监测与治理  | 
      
       26  | 
      
       25  | 
      
       96.15%  | 
    
| 
       13  | 
      
       环境艺术设计  | 
      
       39  | 
      
       34  | 
      
       87.18%  | 
    
| 
       14  | 
      
       太阳能光热技术与应用  | 
      
       18  | 
      
       17  | 
      
       94.44%  | 
    
| 
       15  | 
      
       工业节能技术  | 
      
       0  | 
      
       0  | 
      
       ——  | 
    
| 
       16  | 
      
       风力发电工程技术  | 
      
       0  | 
      
       0  | 
      
       ——  | 
    
| 
       17  | 
      
       风电系统运行与维护  | 
      
       0  | 
      
       0  | 
      
       ——  | 
    
| 
       18  | 
      
       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  | 
      
       0  | 
      
       0  | 
      
       ——  | 
    
| 
       19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0  | 
      
       0  | 
      
       ——  | 
    
| 
       合计  | 
      
       1447  | 
      
       1227  | 
      
       84.80%  | 
    |
(三)毕业生就业去向(观测点15)
2017年我校毕业生主要以服务湖南省内区域经济发展各类企业为主,毕业生就业去向见表6。
表6 近三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去向
| 
       年度  | 
      
       毕业生 人数  | 
      
       当地就业数  | 
      
       中小微及基层 就业数  | 
      
       国家骨干企业 就业数  | 
      
       自主创业数  | 
    
| 
       2015  | 
      
       904  | 
      
       469  | 
      
       515  | 
      
       7  | 
      
       15  | 
    
| 
       2016  | 
      
       1094  | 
      
       382  | 
      
       883  | 
      
       12  | 
      
       4  | 
    
| 
       2017  | 
      
       1480  | 
      
       700  | 
      
       1236  | 
      
       15  | 
      
       6  | 
    
五、社会服务能力
(一)专业点学生分布(观测点16)
2017年我校学生5631人,其中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388人,新增(调整)的光伏材料制备技术专业102人、太阳能光热技术与应用专业137人、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专业51人、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141人、风电系统运行与维护专业51人。新能源专业招生人数呈上升趋势。部分专业招生情况见表7。
表7 学校各专业点学生分布表
|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人数  |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人数  | 
    
| 
       1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237  | 
      
       11  | 
      
       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  | 
      
       388  | 
    
| 
       2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599  | 
      
       12  | 
      
       水环境监测与治理  | 
      
       30  | 
    
| 
       3  | 
      
       机械设计与制造  | 
      
       348  | 
      
       13  | 
      
       环境艺术设计  | 
      
       254  | 
    
| 
       4  | 
      
       工商企业管理  | 
      
       404  | 
      
       14  | 
      
       太阳能光热技术与应用  | 
      
       137  | 
    
| 
       5  | 
      
       会计  | 
      
       996  | 
      
       15  | 
      
       工业节能技术  | 
      
       74  | 
    
| 
       6  | 
      
       市场营销  | 
      
       423  | 
      
       16  | 
      
       风力发电工程技术  | 
      
       141  | 
    
| 
       7  | 
      
       工程测量技术  | 
      
       175  | 
      
       17  | 
      
       风电系统运行与维护  | 
      
       54  | 
    
| 
       8  | 
      
       酒店管理  | 
      
       132  | 
      
       18  | 
      
       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  | 
      
       51  | 
    
| 
       9  | 
      
       工程造价  | 
      
       905  | 
      
       19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181  | 
    
| 
       10  | 
      
       光伏材料制备技术  | 
      
       102  | 
      
       合计  | 
      
       5631  | 
    |
(二)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观测点17)
2017年,我校14个专业有毕业生,毕业生人数 1447人,专业相关岗位就业数921人,比例为63.65%。见表8。
表8 2015年我校毕业生专业与当地专业匹配度
| 
       序号  | 
      
       专业名称  | 
      
       毕业生人数  | 
      
       专业相关岗位就业数  | 
      
       比例  | 
    
| 
       1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66  | 
      
       46  | 
      
       69.70%  | 
    
| 
       2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164  | 
      
       116  | 
      
       70.73%  | 
    
| 
       3  | 
      
       机械设计与制造  | 
      
       70  | 
      
       49  | 
      
       70.00%  | 
    
| 
       4  | 
      
       工商企业管理  | 
      
       43  | 
      
       25  | 
      
       38.3%  | 
    
| 
       5  | 
      
       会计  | 
      
       231  | 
      
       136  | 
      
       58.14%  | 
    
| 
       6  | 
      
       市场营销  | 
      
       59  | 
      
       36  | 
      
       61.02%  | 
    
| 
       7  | 
      
       工程测量技术  | 
      
       39  | 
      
       20  | 
      
       51.28%  | 
    
| 
       8  | 
      
       酒店管理  | 
      
       13  | 
      
       6  | 
      
       46.15%  | 
    
| 
       9  | 
      
       工程造价  | 
      
       531  | 
      
       323  | 
      
       60.83%  | 
    
| 
       10  | 
      
       光伏材料制备技术  | 
      
       29  | 
      
       17  | 
      
       58.62%  | 
    
| 
       11  | 
      
       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  | 
      
       119  | 
      
       87  | 
      
       73.11%  | 
    
| 
       12  | 
      
       水环境监测与治理  | 
      
       26  | 
      
       19  | 
      
       73.08%  | 
    
| 
       13  | 
      
       环境艺术设计  | 
      
       39  | 
      
       29  | 
      
       74.36%  | 
    
| 
       14  | 
      
       太阳能光热技术与应用  | 
      
       18  | 
      
       12  | 
      
       66.67%  | 
    
| 
       合计  | 
      
       1447  | 
      
       921  | 
      
       63.65%  | 
    |
(三)招生计划完成质量(观测点18)
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深入贯彻国家、省厅高等职业教育精神,改革与创新招生运行机制,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与宣传,加大网络招生宣传力度,近年来生源质量显著提高,抛档线逐年提高,其中文科线2015年至2017年依次为200分、229分、239分,其中录取最高分数分别为469分、472分、475分,实际招生人数稳重有增。见表9。
表9 近三年学校招生情况表(人)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
| 
       计划招生  | 
      
       实际招生  | 
      
       计划招生  | 
      
       实际招生  | 
      
       计划招生  | 
      
       实际招生  | 
    
| 
       2070  | 
      
       1541  | 
      
       2188  | 
      
       1860  | 
      
       2245  | 
      
       1861  | 
    
(四)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观测点19)
2017年开办了14期大学生创业培训SYB项目,每期30名学生,每个人政府拨款为800元/人,共计33.6万元。
(五)技术服务到款额(观测点20)
1.科研情况。学校通过出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研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不断促进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对接新能源产业,形成科研工作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通过政策引导、激励措施加快科研创新团队,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近三年学校科研课题立项情况见表10。
表10 近三年学校科研课题立项情况表
| 
       年度  | 
      
       省级科研课题数  | 
      
       院级科研课题数  | 
      
       总数  | 
      
       经费总额(万元)  | 
    
| 
       2015年  | 
      
       17  | 
      
       16  | 
      
       31  | 
      
       37  | 
    
| 
       2016年  | 
      
       15  | 
      
       22  | 
      
       37  | 
      
       38.8  | 
    
| 
       2017年  | 
      
       16  | 
      
       23  | 
      
       39  | 
      
       54.8  | 
    
| 
       合计  | 
      
       48  | 
      
       61  | 
      
       107  | 
      
       130.6  | 
    
2.技术服务。为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学校鼓励教师创新创业,发挥专业技能优势援建芷江金厂坪光伏电站,到款金额80万。
3.社会培训与社区服务。近年来,学校积极组织各类社会培训工作,开展了创新创业培训班、网络培训班、新能源教师培训班等,2017年,社会培训达到6120人天。积极组织师生走进社区,开展了电子电器义务维修、文艺活动进社区、共建平安社区、助力湘潭市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等活动,为湘潭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贡献学校的力量。
结论: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社会适应需求能力评估数据分析,我校在办学基础能力、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以及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能较好地适应行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行业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服务扶持。
学校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紧扣湖南省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创造一流办学条件,建设一流教师队伍,培养一流应用人才,实现一流内部治理,按照“学校紧密对接产业园,专业深度融入产业链”的思路,结合湖南新兴产业、特色产业需求和自身办学特色的契合度,勇于实践、大胆创新,面向新能源产业链,探索有核无边职教新模式,突出内涵建设,适度扩大规模,打造全省产教融合样板和发展改革精品,铸就不言自明职教新湘军,矢志培养大国工匠,助力“中国制造2025”,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精准扶贫、“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