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设置 > 职能部门 > 后勤处 > 爱卫工作

第2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发布时间:2024-03-18 09:54 作者: 字体:【大】【中】【小】 来源:后勤处 浏览次数:1

  2024年3月24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 终结结核流行”

  【健康科普】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及预防性治疗

  结核病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传染病“杀手”之一,每年导致上千万人口发病,每天仍然有超过3500人死于这种可预防、可治愈、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WHO《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中公布:2022年,全球结核病估算发病患者为1060万例,高于2021年的1030万例和2020年的1000万例,全球结核病估算发病率为133/10万,较2020—2022年间增加了3.9%,与2015年相比的发病率净降幅仅为8.7%。我国的结核病估计发病患者为74.8万例,位列全球第三。同时,WHO估算全球大约有1/4的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我国有近3.6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感染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潜伏性结核感染者中约5%~10%的人会在一生中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成为新的结核病传染源。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实施有效的预防性治疗干预,可以实现60%~90%的保护效果,显著降低结核病发病风险,减少结核病在人群聚集场所的传播,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预防性治疗列为消除结核病流行的关键措施。

  1、什么是结核潜伏感染?

  结核潜伏感染≠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是指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对其抗原存在长期的免疫应答,但没有发生临床结核病,且没有临床病原学或者影像学方面活动性结核病的证据。换句话说,就是这个时候机体已经感染了结核杆菌,但是它在感染者身边里处于“潜伏”状态,此时,感染者没有任何的症状,也没有传染性;等到感染者的免疫力水平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它就伺机而动,重新复制、增殖,发展成新的活动性结核病,这个时候就可能会出现低热,盗汗,咳嗽咳痰等症状,并且具有传染性,成为新的传染源。

  2、结核潜伏感染的危害有哪些?

  结核潜伏感染者如同结核病患者的蓄水池,是新发活动性肺结核的主要来源。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结核分枝杆菌可能会重新激活并复制,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成为新的传染源;有研究表明,5~10%的LTBI者一生中会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尽管在结核病低风险环境下,潜伏感染者感染后第1年,第2年的累计发病率分别为45%,62%,到第5年累计发病率可达83%; 结核潜伏感染者未治疗的人群结核发病率是服药的3.09-7.84倍,人群中开展预防性治疗可达到60%~90%的保护效果,显著降低结核病的发病风险。既往患过结核病,完成规范抗结核治疗5年内者,可不予预防性抗结核治疗。

  早期诊断和治疗结核潜伏感染者,可以降低其发展为结核病的风险,阻断结核病的传播。对结核潜伏感染者开展预防性治疗以阻断发病是终止结核病的重要策略。

  3、哪些人是结核潜伏感染的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

  (一)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是指个体某些危险因素导致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发生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显著高于一般潜伏感染人群。主要包括:

  (1)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

  (2)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

  (3)有基础疾病人群,包括:矽肺患者;糖尿病。其它免疫低下人群:如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治疗者;长期血液透析治疗者;准备做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者;低体重人群;长期(≥1个月)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4)静脉注射吸毒人群。

  (二)重点人群

  发病风险较高,容易造成疫情传播或对社区发病贡献较大的人群。主要包括:

  (1)学校人群

  ①学校结核病疫情的密切接触者,包括学生和教职员工。

  ②入学新生和入职教职员工,包括幼儿园、中小学、大中专院校等各类学校。

  (2)医务工作者,特别是从事结核病诊疗及防控的医护人员;

  (3)根据当地流行状况需要开展筛查的人员密集的重点场所,如福利院养老院、监狱等。

  4、结核潜伏感染该如何检测和诊断?

  (一)根据WHO指南推荐,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均可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

  值得注意的是,检测的阳性结果仅说明已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不是活动性结核的诊断指标。

  (二)目前还没有诊断LTBI的金标准,但《中国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技术规范(2021年版)》指出:

  1.在没有卡介苗接种或非结核分枝杆菌干扰时,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PPD反应硬结平均直径≥5mm视为已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2.在卡介苗接种地区或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地区,以PPD反应硬结平均直径≥10mm视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标准。

  3.在卡介苗接种地区或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地区,对HIV阳性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大于1个月,以及与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的未接种卡介苗的5岁以下儿童PPD反应硬结平均直径≥5mm应视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4.IGRA检测阳性说明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5、结核潜伏感染者的筛查和治疗

  加强LTBI者的主动发现,对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对新近感染和免疫力低下LTBI人群给予预防性治疗,是降低LTBI者发病的重要措施。WHO发布的《潜伏结核感染管理指南》中建议针对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我国推荐对4类人群进行预防性治疗:

  (1)与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结核潜伏感染者(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

  (2)艾滋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中的结核潜伏感染者,或感染检测未检出阳性而临床医生认为有必要进行治疗的个体;

  (3)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学生等新近潜伏感染者;

  (4)其他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中需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治疗者、长期透析治疗者,准备做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者、矽肺患者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的结核潜伏感染者。

  其中(1)~(3)为推荐进行预防性治疗的重点对象。

  6、结核潜伏感染预防性治疗方案如何选择?

  治疗前完善血常规、肝肾功、尿常规等检查,排除活动性结核病,排除预防性治疗禁忌,然后根据不同的结核潜伏感染人群选择适宜的预防性治疗方案。

  (1)口服抗结核药物预防性治疗:①6-9个月单用异烟肼治疗;②3个月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每周两次间歇治疗;③3个月异烟肼联合利福平治疗;④4个月单用利福平治疗。

  (2)生物制品预防性治疗: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是我国自主研发并获批上市的首个用于预防结核潜伏人群发生结核病的生物制品,保护效力达54.7%。间隔2周用药1次,共6次,疗程3月。

  7、预防性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预防性治疗应当遵循:规律、适量和全程的原则,坚持规范治疗,不要随意中断、停止治疗或更改治疗时间和药物剂量。

  

                                                                来源:岳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打印 纠错 关闭